
从2022年开打到现在,俄乌冲突已经拖了三年多,局势不但没有结束,反而越来越复杂。起初很多人以为这会是一场速战速决的局部战争,结果却演变成全球瞩目的长期拉锯。
先来看俄方占领区的变化。2022年,俄军一口气占了6.4万平方公里;2023年几乎停滞,只多了540平方公里;到2024年,又突然推进了3600多平方公里。进入2025年,虽然增幅不如上一年剧烈,但到目前为止又扩大了2600多平方公里。数字的跳动,反映出战争节奏并不均衡。
2022年:闪电推进
俄军在2月24日全面入侵乌克兰,初期行动极快,从北、南、东三线进攻,仅一个月就控制了超过16万平方公里,相当于乌克兰四分之一的领土。占领区集中在顿涅茨克、卢甘斯克、赫尔松和扎波罗热等地,甚至一度逼近基辅。原因很明显:俄军当时兵力集中、装备优势明显,而乌克兰准备不足。
但随着时间推移,乌军得到国际援助后开始反击,俄军补给跟不上,损失惨重,控制区也被迫收缩。年底时,俄方净增的占领区稳定在10.9万平方公里左右。
2023年:陷入僵持
这一年俄军仅新增540平方公里,几乎停滞。前线转入消耗战,双方挖壕沟、布雷区,炮击与无人机攻击成了常态。乌克兰在夏季尝试大规模反攻,想切断俄军补给线,但收效有限,只收复了部分村镇。原因在于俄军防御工事更坚固,而乌军缺乏足够的重型武器和空中支援。
展开剩余66%国际援助虽不断,但交付缓慢,许多承诺的装备延迟数月才到。与此同时,俄方动员更多兵力,调整经济结构,全力生产弹药。战争转为消耗模式,乌克兰依靠盟友支撑,但国内征兵压力和经济困境愈加突出。
2024年:俄军意外反攻
原本大家认为战局僵持难破,但2024年俄军突然发力,占领区增加了3600多平方公里,尤其在秋季攻势中,两个月就推进1300多平方公里。俄军改用无人机与滑翔炸弹削弱乌军防线,兵力通过动员得到补充。
乌军尝试在库尔斯克方向越境反攻,一度占领部分俄方土地,但因补给不足很快撤退。外部援助也出现波动,美国大选后新政府强调谈判优先,对援乌支持减少,欧洲国家内部也有分歧。俄方则在伊朗和朝鲜的帮助下获得弹药补给,军工生产明显加速。
这一年乌克兰兵力紧张,士兵平均年龄超过40岁,训练不足。占领区居民生活艰难,电力和基础设施频繁瘫痪。全球局势也对战事有影响,中东冲突分散了外界注意力,使对乌支持的热度下降。
2025年:稳步扩张
今年以来,俄军继续缓慢推进,至今已新增2600多平方公里。年初几个月进展有限,但从5月开始加强攻势,6月底完全控制卢甘斯克剩余部分,随后在顿涅茨克外围继续推进。
特朗普政府提出以谈判为主的思路,但仍保持对乌军援,只是规模和力度较前几年有所下降。欧洲国家继续提供支持,但更注重维持而非加码。俄方则巩固已占领区,普京明确表示这些土地不可谈判。
乌克兰经济持续衰退,通胀严重,工厂停摆,但国际援助仍让其维持基本战力。虽然战局不像2024年那样剧烈波动,但俄军的稳步推进说明战争远未到转折点。
总体来看,俄乌冲突已经从“闪电战”演变为“持久消耗战”。初期的快速推进、随后的拉锯,以及近期俄军的稳步扩张,都说明外部援助、经济实力和兵力储备对战局起决定性作用。战争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,外部力量的介入可能随时改变局势走向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