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印度外交部长在沉默了整整48小时后,终于通过一份谨慎的声明打破僵局。这背后,折射出的是印度面对突然变化的地缘政治棋局时的焦虑与无力。
9月17日,沙特与巴基斯坦正式签署战略防御协议,实质上等同于军事同盟。这一消息传出后,新德里的反应格外耐人寻味。虽然印度外交部在18日曾回应,但只说“注意到,将密切研究”,没有任何实质内容。这种模糊回应,本质上也是一种沉默。直到19日,外交部发言人贾伊斯瓦尔才正式表态。相比以往印度对地区安全事务的快速反应,这次的迟疑暴露了其决策层的措手不及,也显示出印度战略界需要时间消化这场突如其来的局势剧变。
贾伊斯瓦尔的声明看似平和,却暗藏深意。他强调“印度和沙特拥有广泛的战略伙伴关系,希望这种伙伴关系能兼顾共同利益和敏感关切”。表面上这是在安抚沙特,实际上则是委婉表达印度对地区力量平衡被打破的担忧。
展开剩余64%要知道,这份沙-巴协议意味着两个重大变化:第一,沙特实际上获得了巴基斯坦的核保护伞,从而打破了以色列在中东的核垄断;第二,巴基斯坦由此跃升为中东安全格局中的关键力量。正如前美国外交官哈利勒扎德所言,巴基斯坦不仅拥有核武器,还有能力将核弹头投送至以色列境内,这无疑使中东的威慑格局发生根本转变。
对印度来说,这份协议带来多重战略压力,几乎改写了南亚安全环境。西线压力骤增,使得印度面临“东西两线困境”:东边与中国的边界争端未解,西边与巴基斯坦的紧张关系又因沙特的加入而复杂化。更棘手的是,印度在能源安全和战略安全之间进退两难。新德里无法承受与沙特关系恶化的代价,毕竟沙特是印度能源供应的重要伙伴。
这场协议的背后,其实映射出美国在中东影响力的持续衰退。尤其是在美国默许以色列轰炸卡塔尔首都多哈后,海湾国家意识到:美国既不能约束以色列,也无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。科威特智库人士阿卜杜勒阿齐兹·安杰里就直言:“美国的安全庇护已经不再全面,无法防止来自以色列的威胁。”这种安全焦虑,逼迫地区大国重新评估战略选择。沙特最终决定牵手巴基斯坦,而非一味依赖美国,正说明中东安全格局正在经历重组。
印度外交部声明中提到的“共同利益”,对应的是印沙之间庞大的经济与能源合作;而“敏感关切”,则是对沙特与巴基斯坦结盟的隐晦警告。这些词句看似温和,却处处透露着印度的忧虑。
从更大格局看,这不仅仅是一份双边防御协议,而是一个正在成型的新地区安全架构。美国与中东国家的传统盟友关系正在让位于现实利益,新的安全联盟开始浮现,其中美国已不再是绝对的核心。
印度的48小时沉默与最终的谨慎回应,揭示了一个现实:在这场新的地缘政治洗牌中,印度尚未准备好找到自己的定位。沙-巴协议不过是一记警钟,却足以提醒印度,大国雄心与现实格局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大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